关于礼堂和连队的记忆

hyh001 2012-12-8 1310

小炎在跟同学追逐的过程中腿脚明显利索了,胆子也更大了,在强子的带领下对连队进行了全面的巡查。原来连队是以大礼堂为中心的。礼堂正中间最高的部分是三角尖顶的,门口有水泥柱子,有对开的大门,大门顶上有颗五角星,五角星上边有两个高音喇叭。礼堂里面他们也巡查了,进大门以后里面挺暗,走到尽里头是个舞台,左右都有台阶。开大会的时候,连长在上边。放电影的时候,白布挂在上边。地上好多瓜子皮和烧过的火柴棍和烟头。两边有好多高高的窗户,一直拉着暗红色的绒布窗帘。爸爸说以前在这里开批斗会,台上的人脖子上挂着牌子低头弯腰双手后举。妈妈说以前在这里开伟大领袖的追悼会,她偷看见有人捂着脸哭得好大声没挤出眼泪。
礼堂旁边对称的房子要矮一些,东边是伙房,西边是领导的办公室和卫生所。礼堂正南边是片小广场,广场的东边一排南北排列的房子是男单身宿舍以及粮油库房,对着的西边是女生单身宿舍以及托儿所。小广场夏天的时候是露天电影院,小孩会早早地去用板凳以及砖块等占位置,通常在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战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没放映之前先上演一段少儿真人版杨子荣对坐山雕的武打片。
偶然听到敲锣的声音,小广场上就很快聚集一大群人,有时候是看耍猴,有时候是看人在肚子上砍大刀耍把势。他们耍完之后就拿个面口袋挨家敲门,“俺老家糟灾了,发水了。”或者是“俺老家庄稼都旱死了,人活不下去了。”小炎的爸爸问你们老家是哪里啊?有的说是河南的,有的说是安徽的。这是小炎最早知道的中国有这样两个地方。小炎的妈妈端两碗面粉倒进他们的口袋,有馒头的时候再给几个馒头。
有时候连队的大喇叭会喊:“卖韭菜的来了。”就有很多人围着小广场上的一个马车抢购韭菜。还有时候喇叭会喊“炸爆米花的来了!”就很快有一大队人排在那里,等着那个中间鼓两头细的被人摇着在火上转的黑家伙发出嘭的一声巨响把那个大口袋冲出很大很远,然后玉米粒变成了爆米花。
反正小炎看出来了,礼堂那一片是连队的政治及文化中心,相当于首都吧。呵呵!写到这我自己都笑起来了!一个屁大点孩子,能知道啥叫政治和经济?我整个小学期间都很疑惑歌里唱的“河南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眼,哇哈哈,哇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里为什么是河南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后来读中学时见到一个有歌词的书,才知道是“和暖的太阳”!
以礼堂为中心沿着几条路发散出去,东北、西北、西南各分布着一排排的住家,每片有五排房子,每排房子前边都有个水渠,两边栽种着榆树或者杨树。每排房子又分成三栋,每栋又分几间住着三到四户人家。东南,就是小炎家以前住的地窝子那一片,是涝坝、井、水房、菜窖及学校。呵呵,看起来小炎小时侯住的地方跟现在的房地产广告说的很像啊:“联排单层别墅,3.5米挑高,水景设计,绿化面积达到60%。配套有大型商业购物广场、游泳池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完备的医疗和教育配套,为您提供绝对物超所值的高品质生活!”
——摘自《我本野蛮》
最新回复 (13)
  • 魏蔚 2012-12-8
    引用 2
    大礼堂是连队的标志性建筑!小时候我们在礼堂的舞台上演出节目娱乐连队大众:lol 那时候的老师都很有才,排出的节目“吹拉弹唱曲艺表演”真是花样繁多堪比春晚,演出总是博得掌声阵阵。我们一群小不点搽着红脸蛋在台上卖力滴演啊!搞不懂以前的化妆术为嘛要把演员涂成红脸蛋;P 这样的夸张造型现在在朝鲜学生演出节目中还能看到:L 有时一台节目精彩的出名了就会组织我们去别的连队或营部去多演几场。想想那时好快乐,小小年纪跟着高年级同学坐着马车拿着演出的道具行头从一个礼堂赶到另一个礼堂表演。回家时都是半夜了,我现在还清晰记得躺在马车上看到的满天繁星。多数时候都是睡着了,老师或高年级的姐姐们会照顾我们。其实当年她们也大不了我们几岁,可是都显得成熟稳重了。也许是生活早就的孩子早熟吧
  • hyh001 2012-12-14
    引用 3
    哈哈哈。没上学之前,我特想上学。就因为老看见学校里敲锣打鼓涂红脸蛋。
    可真等我上小学了,这些好象都没有了似的。
  • 魏蔚 2012-12-14
    引用 4
    比你大几岁我也只是赶上个尾巴而已已经觉得够热闹的了:lol 以前团里有个演出队时常下连队来演出,我和妹妹常常混进后台去看他们化妆。别小看这种业余的演出队,里面“俊男靓女”还是蛮多的涅。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演的豫剧《朝阳沟》还有很多话剧,歌剧《江姐》。。。。。。真是演得不错!我妈妈说150那时候有很多成分不好下放到150的“能人”!不知道团史里有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 hyh001 2012-12-16
    引用 5
    我看团史才明白你说的这些事。为什么演豫剧《朝阳沟》,为什么咱小时候说的话全都河南腔的啦。因为最早建团的500人是河南去的,后来占人口比例最大的也一直是河南人。
    哈哈哈。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我小时候一直唱“河南的太阳照样着我们,哇哈哈,哇哈哈”啦。
  • 魏蔚 2012-12-16
    引用 6
    兵团人好像都是“河南腔”
  • GFY3384718 2012-12-17
    引用 7
    “河南腔”有很强的生命力,前些年,连边境小地方--额敏都是“河南腔”。
  • GFY3384718 2012-12-17
    引用 8
    可想而知,哈萨克族人说“河南腔”,是什么味?
  • 列宁 2012-12-17
    引用 9
    伊梨64团一个连队维族,哈族,蒙古一口地地道道的河南话,看了1942才知道。。。一句话我是河南人,现在无论咋样说不地道了,呵呵。兵团话几乎全疆差不多。
  • 一片枫叶 2012-12-19
    引用 10
    笑话和顺口溜:
    1、上课时老师领读、学生跟诵:xing 杏!横姿的横!mai 麦!美姿的美!bai 白!倍舔的倍!jia 家!甲听的甲!
    2、外地人:“小同志呀!请问邮局在什么地方呀!!!?新疆人:哦(二声)你佛邮局呀!看见子条路么有,弯子都不要拐,一头囊哈起就到了。
    3、 大海啊一瞒子都是匪,萨漠啊一瞒子都是都是萨子 蜘蛛啊蜘蛛 一满都是腿..
    4、 碟碟子,盘盘子,皮牙子,毛驴子,娃娃子....男娃子,女娃子……
    5、一维族打传呼,传呼小姐问:你呼多少?维族回答:三愣愣八愣愣五愣!小姐又问:你叫什么?维族回答:肉孜!小姐问:大肉的肉吗?维族说:阿囊死给(我抬你妈),羊肉的肉!
    6、 维族老汉被狗咬了:“哎~大夫,就四奈个狗,汪汪汪跑的奈个,在我的腿上嘛~,开饭了....”
    7、 西大桥头,红山脚下,女孩男孩望着河滩公路上的车水马龙。男孩说:走撒,到我们家吃拉条子器撒,女孩说:我不器,不四拉条子就四揪片子吃烦了
  • hyh001 2012-12-19
    引用 11
    哈哈哈,楼上的笑话太好玩了。
    丫头子,皮丫子,圆圆地,胖胖地。
  • GFY3384718 2012-12-19
    引用 12
    的确,笑话不错,顺口溜也挺顺嘴。
  • putpen 2012-12-20
    引用 13
    连队大礼堂的职能太丰富了,文革期间批斗“坏分子”,职工开大会,豫剧团演出,学生文艺汇演,放电影,看电视,以至于学生下连队拾棉花也睡在那里,呵呵,现在这些都成历史了。
  • GFY3384718 2012-12-20
    引用 14
    记忆里我当年下连队拾棉花,住过19连、18连、20连、24连礼堂,还住过1连、8连等的学校。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