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的生态环境

Yaodx 2002-11-3 1532

新疆“三北”防护林体系莫索湾二级监测站
课题负责人:郭玉文(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 100091)
课题参加人:刘 康(新疆林科院治沙造林所 830000)
孙翠玲(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 100091)

莫索湾防护林体系二级监测站位于新疆准葛尔盆地南缘莫索湾垦区的西北末端150团农场,东经85.55’,北纬45.09’,海拔320m。本项目监测点深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60余公里,属内陆干旱气候,年平均温度6.2℃,极端最高温度43.1℃,极端最低温度-42.8℃,年平均降水量117mm,年平均蒸发量1924.1mm,年?10℃积温3487℃,无霜期166天。年平均风速1.9m/s,年平均出现沙风(>5m/s)约119日,?6级风11.8日,最多年达40日,>8级风4.9日,最多年达25日,最大风力10级,主风向西北。
本区位于洪积-冲积荒漠平原,大部分覆盖着第四纪风成沙,形成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垄,主要土壤类型为荒漠灰钙土,丘间低地则为荒漠灰钙土型龟裂土。
由于干旱少雨,地下水埋深8~10m,不能为植物所利用,农林业生产全部引用玛纳斯河水灌溉。热量过剩,水分不足是本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之一。
梭梭(Haloxylon ammodandron)为本区荒漠植被主要建群种,属藜科超旱生小乔木,树高一般为1.5~3.5米,最高可达5~7米,干基直径可达50~60厘米,是亚洲荒漠区中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此外还有红柳(Tamarix spp.)、琵琶柴(Reaumuria soongarica)、假木贼(Arabsis salsa)、白刺(Nitraria sibirica)以及猪毛菜((Salsola spp.)、蒿类(Artemisia spp.)等植物;在高大流动沙垄上分布有稀疏的白梭梭(Halimodendron pcrsicum)、沙拐枣(Calligonum spp.)、沙米(Agriophylum squarrosum)、三芒草(Aristida perrata)等灌草植物,在春季降水较多的年份,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和沙丘背风坡角还有千里光(Senecio dubius)、蒿子草(Chorisporat enella)、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等植物。
北疆荒漠生态系统是荒漠气候-土壤环境的产物,在严酷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结构简单、脆弱的生态系统,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以150团农场为例开垦前系一片茂密的梭梭林,黄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物种丰富,且数量多。开垦后,随着绿洲人口的剧增,所需燃料、饲料等大幅度增加,开始对绿洲外围荒漠进行樵采、放牧和狩猎活动,特别是剃光头式的樵采,造成绿洲生态系统严重的失调。主要表现在:

生物量降低,覆盖度减少。
野生动物种群减少,鼠害猖獗。
流沙面积扩大,危害绿洲。
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大部分处于固定和半固定状态,由于绿洲外围梭梭等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使地面失去了绿色植被的覆盖,不仅导致地表反射率增加,而且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程度,并使固定、半固定沙丘变成流动沙丘,至1985年沙化面积已扩大1298万亩,失去植被保护的沙丘前移使30万亩耕地有沙化弃耕的危险,严重危害着绿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之后,随着绿州边缘和内部造林的不断增加,以农田林网化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初具规模,防护林体系主要作用在于防风阻沙,改善绿州小气候。良好的防护林体系在减少风沙危害、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收、维护绿州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
150团农场始建于1958年,经过绿州人40年的艰苦奋斗,现在绿州内农作物生机勃勃,防护林网已初具规模。防护林网主要树种为杨树、白榆、沙枣,其中以杨树为主。林下灌木极少,主要草本植物种类为:灰绿藜(Chennopodium glaucum L.)、扁箐(Polygonum aviwlare)、蒿属(Artemisia SP.)、牵牛(Pharbitis indica (Burm) R.C.fang)、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芦苇(Polygonum aviculare)、野胡麻(Dodartia orientalis L.)以及少量菊科植物。
通讯地址: 北京.颐和圆后 中国林科院森环所67#
邮政编码: 100091
Tel: (010)-62889566
Fax: (010)-62889555
Email: guoyuw@fee.forestry.ac.cn
最新回复 (2)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