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凭什么你比古龙红?(转贴)

雪花飘飘 2008-2-4 670

金庸和古龙是当代武侠小说世界的两根巨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一点就是金庸受到的追捧和赞誉远远胜过了古龙,无论怎么说,这都给喜欢古龙的读者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无奈和遗憾。
没有必要再争论两个大侠的武功,才智,仁义,道德,究竟谁高谁低,只想去探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扬金抑古的现实状况,是什么原因让古龙这只巨擎的地位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金庸祖籍浙江名门望族的查良家,乾隆帝时曾亲书匾额嘉奖其先祖。自幼便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浓厚的文学底蕴以及个人天赋和勤奋的共同作用下,金庸在武侠世界里发挥出几近完美的光芒。顺便提一句,近代的大诗人徐志摩便是金庸的表兄。又曾听闻说是台湾的言情大家琼瑶女士似乎也同查良家有些裙带关系。的确,每当金庸说起自己的家世时,都在脸上荡漾起孩子一样满足,纯真的欢笑。
当然,喜欢金庸的读者大都明白金庸本是政治学院毕业的,被乔冠华派到香港任《大公报》的编辑。后来又自创了《明报》。可以说创业和写一些政治评论是金庸的主要工作,而写武侠小说的初衷,不过是要吸引读者购买《明报》。这似乎和当代中国大陆一个叫海岩的企业家有着一丝相同的意味:
写小说不是生活的主要工作,但偏偏是所写的小说成就了自己卓绝非凡的名声。
从这点上讲,金庸无疑是成功的,更是幸福的。
古龙的身世就比金庸凄惨多了,他悲切的少年生活,不可避免地为以后的创作留下了深深的阴霾。
古龙的父亲是台北市的市长秘书,本来古龙可以在这个家过的很好,但偏偏就像古龙小说里面的薄情寡义的男人一样,这个男人在古龙小时候就狠心地将古龙母子抛弃了。随后,古龙沦为了失去母亲的孤儿。在学校读书时,女同学们都讥笑古龙为“大头鬼”,同学们也经常捉弄他,把他当成笑柄。社会的冷眼和生活的残酷只留给了古龙更多直接,客观,甚至偏激的看法。其实他那一张丑陋又可爱的面孔下,有一颗太过于柔软的心。没有引以为傲的家庭背景,没有里所应得的快乐生活。古龙眼里挣钱和生存才是生活的第一要素。
所以金庸可以把《笑傲江湖》的版权,以象征性的一元人民币卖给央视。而古龙则可以毫不避讳地说:
靠文稿吃饭虽然不是所有作家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太残酷的一句自嘲,犹如他写的那些一样残酷的小说。
但人们似乎更赞赏金庸大度的胸怀,能让央视感恩戴德,又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多少人又知道金庸随便一座别墅便价值几千万港币呢?而一生风流潇洒的古龙,死后没有一丝余钱,唯一留给儿子的抚养费便是《天涯明月刀》的版权。不是金庸的错,只是俗世的眼光。一个讽刺。

当然,更让大多数人欣赏金庸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为数不多的,但几乎部部精品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四部武侠小说。毫无疑问,金庸率先开创了新武侠时代。他在小说中处处体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仁心和侠之大者的胸怀。他的小说就内容而言往往依附于某种历史史实,然后借题发挥,在动乱的历史横流中,一显英雄和侠义的本色。他的才思和写作技巧是一个火炉,越煮越旺,到最后往往让人叹为观止。他对中国琴棋书画,天文,地理等传统领域的涉足无疑也起到了对小说深化文化氛围的作用,我想这是一种近乎于神的境界。
而古龙在淡江师范大学学习的是西方文学,对西方悬疑和哲理性的思索深深盘根在他的脑海中,加之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感伤和无助,以及对武术缺乏深刻认识,让他选择了另辟蹊径,从而让人有了看古龙小说便觉别有洞天之感。古龙小说的内容可谓千奇百怪。复仇,夺宝,这一类的传统题材在《边城浪子》和《大地飞鹰》中,一样可以盛放出灿烂的光芒。而更多的内容是对人性和生活的客观,理智而又直白的见解。如《七种武器》便是在讨论人的微笑,诚实,仇恨,得意,自信等人的基本情感因素。而古龙的才思似乎总是以怪,险,奇引人入胜。他的小说在结构和技巧上匠心独运,从一开始到最后总是跳跃着惊心动魄的最强音。环环相扣,触一发而往往动全身,这是近乎于魔的境界。
但大多数人似乎更喜欢金庸小说的正统性和有根有据的史实性,而往往批判古龙小说的怪异性和意念性。其实,什么是好的小说?只有在塑造一个深刻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体现出尖锐的人性冲突,才是好的小说,故事情节只是其次。从人无完人这一角度讲,我更喜欢古龙笔下残缺的主角。比如傅红雪。
最新回复 (1)
  • 无此用户 2008-2-4
    引用 2
    一个人的出生很重要,它决定一个人起点的高低,人生机遇的迥异。。。。。。
返回
发新帖